U8国际链接 U8guojilianjie 分类>>
从代步工具到生活方式 青岛头部骑行俱乐部骑友数量超5000人U8国际- U8国际官方网站- APP下载
U8国际,u8国际官方网站,u8国际网站,u8国际网址,u8国际链接,U8国际APP下载
在青岛的街头巷尾、山海之间,越来越多的骑行者正以矫健身姿,绘出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线。当骑行从代步工具演进为生活风尚,它在位移间成为读懂一座城的新视角。9月17日是世界骑行日,近日记者就骑行热潮展开采访,看一辆自行车如何重塑市民生活方式,如何承载个体的健康梦想与情感故事,如何作为一股鲜活力量赋能青岛的文旅产业、助力城市文明发展,打造青岛的一张新名片。
9月11日清晨5时30分,90后市民李熙龙已穿好骑行服,检查完车子胎压,戴上头盔,赶去与骑友会合。在青岛,越来越多的“李熙龙”爱上双脚踩踏御风而行的感觉,他们穿梭于前海一线、滨海大道等线路,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骑行也已悄然从传统的出行方式演变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。从街头巷尾穿梭的骑行者,到线上线下热议的骑行话题,再到蓬勃发展的骑行装备行业,青岛正以独特的魅力,引领着骑行热潮。这股热潮,见证了青岛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,折射出城市绿色发展的新趋势。
从2023年为了减肥“入坑”,到2025年环莱西湖自行车赛斩获第12名,再到国内自行车品牌代理商主动赞助装备,百公里成绩34公里/小时如今李熙龙在青岛骑友圈颇有名气。“我刚骑车时,加了10个本地骑友微信群,每个微信群都有三四百人,气氛活跃。现在,这些群都是500人爆满状态。想找搭子骑车,群里喊一声,马上有一大帮人响应。”李熙龙见证了骑友队伍的壮大,他说滚滚车轮汇聚向前,如同在城市奏响骑行“大合奏”。
成立于2008年、骑友体量大、影响力广的大有乐骑俱乐部,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头部骑行俱乐部。该俱乐部体育总监、国家级裁判刘伟告诉记者,因为骑行爱好者日益增多,俱乐部核心会员从最初定额20人,涨至如今定额500人,俱乐部骑友数量增长更为显著,目前有5000余人。“现在无论是休闲骑游还是竞技赛事,只要我们组织报名,名额常常一抢而空。”刘伟感慨,大众对骑行的热情远超他的预期。
青少年群体正成为骑行大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。青岛海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解为林自2016年起致力于推广青少年骑行公益活动,“最初每年组织3期活动,报名不足120人。今年,应家长和孩子们的要求,我们目前举办了6期活动,参与人数突破280人。”在解为林看来,这体现的不仅是孩子们对骑行的浓厚兴趣,也是家长对这种生活方式认同和热爱的“投射”,“因为骑行不仅是一项运动,也是培养安全意识、秩序感、团队精神、意志品质和环保理念的绝佳载体。”
记者在综合性体育用品店迪卡侬看到,骑行眼镜被摆放在店铺入口最醒目处,价格从100余元至1000余元不等。“几年前,骑行眼镜款式还很单一,现在款式繁多,就是因为有了更多的需求。”导购员小林说。店内设有骑行装备专区,导购员小王正忙着给两名女骑友整备自行车,“去年销售最火爆时,我们每天闭着眼能卖100来辆车子。”
知名国产品牌喜德盛自行车青岛代理商冯先生的感受更为明显。2018年,他还只是一名普通骑友,2019年感受到骑行热度后,试水代理。近5年来,他的店面从城阳区、胶州市拓展至西海岸新区、莱西市、即墨区、市北区、崂山区,会员从几百人发展至年均新增会员上千人。“四五年前,单店自行车年销量三五百辆,现在单店年销量1000辆不成问题。”据冯先生统计,2024年青岛喜德盛自行车销量比2023年增长约25%,今年热度还在持续攀升。以往10005000元入门级的自行车销量最好,如今破万元的高端车销量可观。
采访中,业内人士、普通骑友普遍认为,青岛骑行热潮兴起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“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功不可没。”刘伟告诉记者,从国家层面看,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》,2021年印发《全民健身计划(20212025年)》一系列政策加持,为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从青岛层面看,《国家碳达峰试点(青岛)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到,强化慢行交通体系与自然风光协调融合,打造骑游、步行等精品旅游线路,培养居民绿色低碳的出游习惯,这些举措为骑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。
据刘伟观察,如今运动社交兴起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群体以体育项目为媒,实现了良性互动。山东体育职业能力发展协会副会长杜伟认为,近年来大众越来越注重健康,成为骑行热潮的助燃剂。“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体育锻炼,而骑行是非常好的有氧耐力运动,能锻炼平衡力、协调力,有效减脂、提升心肺功能,最重要的是对关节的冲击磨损要远小于跑步、走路。”
此外,明星效应的催化作用也不容小觑。青岛前国脚宿茂臻发布的骑行视频,短时间内就引来几十万名网友“围观”。
青岛是中国最早接触自行车的城市之一,骑行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。彼时,自行车由德国传教士引入,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“不吃草的小毛驴”。
1915年,曹海泉在山西路24号创立同泰车行,开启青岛自行车修造业。随后,德兴、福兴、德兴太等车行陆续开业,到20世纪20年代,青岛民族自行车工业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。新中国成立后,自行车生产获得政策支持,国营青岛自行车厂于1954年成立。此时,青岛的自行车行业与沈阳、天津、上海一起领跑全国。后来,青岛又陆续生产了国防牌、曙光牌等自行车。1961年,国营青岛自行车厂更名为山东青岛自行车厂。1964年,生产金鹿牌自行车,逐步形成系列产品。
进入上世纪80年代,青岛自行车产业迎来鼎盛时期,1988年产量高达134万辆,全市自行车保有量约54万辆。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普及,自行车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萎缩。进入21世纪,自行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,更多人靠它追求健康、休闲与环保。骑行,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回归,成为岛城新时代的生活方式的标志。(青报全媒体/观海新闻记者 张琰 实习生 侯佳言)